雖然這個名詞最近很流行,其實又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診斷,因為醫學上沒有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病,這名詞只是描述自律神經管理的功能出現異常狀態。
自律神經是由脊髓發出,分布到五臟六腑去控制心跳、呼吸、腸胃蠕動、流汗、排尿等等功能的一些神經。自律神經包括負責緊急應變的交感神經和維持平靜的副交感神經,影響這些神經表現的包括內分泌、反射,與腦部之情緒。
這些神經本身出現問題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所有的神經細胞都已受到影響,勉強的說,手汗症是我所知或許唯一稱得上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
當排除掉內分泌,或個別器官疾病的時候,最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應該是精神疾病造成的,如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憂鬱症。這些疾病會影響到腦部控管自律神經的中樞,進而造成心悸、呼吸急促、頻尿、口乾。
去使用控制自律神經的藥物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出現副作用[1],抗焦慮與抗憂鬱藥物的使用才能達到真正的治療。
[1] 常用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會造成疲倦、甚至憂鬱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