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腦部有各種不同的功能,除了運動及感官知覺外,還有思考判斷、行為控制、警覺及活力維持、情緒… 記得一件事 - 只要有功能的都有機會出錯,而出了錯就是所謂的疾病。下表為簡單的分類
功能
|
症狀
|
疾病
|
知覺 |
幻覺 |
精神分裂症 |
思考與記憶 |
妄想、思考障礙
失憶
|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
失智症
|
情緒與情感 |
憂鬱
焦慮
|
各類憂鬱症、躁鬱症
各類焦慮症
|
趨力與行為控制 |
行為控制
食物控制
慾望控制
注意力控制
|
酒癮、藥物濫用
暴食症、厭食症
賭博成癮、購物狂、網路成癮
注意力分散過動症候群
|
從嚴重度來說可以劃分成精神病〈Psychosis〉及精神官能症〈Neurosis〉兩大類,精神病一般是指精神分裂症,嚴重躁症或鬱症。
精神疾病跟其他科疾病最大的不同在於:
1. 診斷缺乏明確標的 - 精神疾病無法像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一樣,量個血壓、抽個血就可以做出明確的診斷。必須依賴醫師詳細的問診,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有時還得多觀察或治療一些時日才能做出正確之診斷。
2. 致病機轉不明 - 致病機轉不明會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很多藥物是瞎貓碰著死老鼠發現的〈第一個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用藥一開始是想用來作為外科手術的鎮靜劑〉。
3. 治療機轉不明確 – 雖然因為科學的進展,我們對於腦部的作用有了蠻多的認識,藥物上也有很多進步。但是至今我們仍難以解釋,為何相同治療機轉的藥物在同一個病人的身上會有極大的療效差異,從全然無效到戲劇性的好轉都可能發生;甚至一個藥物到底要加到多少劑量才能宣布無效,有時都只能靠醫師的大膽嘗試。
正因為如此,在精神疾病的處理上,病人與其家屬具備足夠的精神疾病知識、醫病間充分的溝通,與良好的醫病合作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