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裡焦慮性疾患和物質濫用與依賴可以說是最大的兩類了,而每一大類都涵蓋了至少30%的人口。焦慮性疾患的病人卻是體質與壓力下的受害者,往往越想去自我克制,焦慮的症狀卻越嚴重。
科學研究証實人類在適度的壓力與緊張時,會有最好的表現;過馬路東張西望,擔心哪裡闖出一部摩托車的小孩,比較不會車禍身亡;而每半個小時起來看看嬰兒是不是還在呼吸、有沒有蓋好被子的焦慮媽媽,也有較高的機會成功養大下一代。
所以壓力與緊張可以提高我們的警戒、激發我們的潛能,這對個體的生存與種族的持續都是必須的。問題在於
1. 當壓力過大無法負荷〈急性壓力症候群、創傷後症候群〉
2. 缺乏好的壓力調適能力〈恐慌症、強迫症〉
3. 體質容易過度焦慮〈廣泛性焦慮症〉
4. 對某些情境或者物品過於敏感〈社交焦慮症、畏懼症〉時
就會出現焦慮的身心症狀。焦慮影響的範圍包括情緒、睡眠、肌肉緊繃、自律神經失調,生活的很多部分都會大受影響。
焦慮性疾患的盛行率與主要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 |
恐慌症 |
強迫症 |
社交焦慮症 |
急性壓力症候群 |
創傷後症候群 |
畏懼症 |
5.7% |
4.7% |
1.6% |
12.1% |
- |
6.8% |
12.5% |
終生盛行率,依照美國流行病學調查
|
核心症狀 |
主要症狀 |
廣泛性焦慮症 |
過度的焦慮和擔心 |
緊繃、容易疲倦 、難以集中注意力、 煩躁易怒 、肌肉緊繃、睡眠障礙 |
恐慌症 |
反覆,無預期出現的恐慌發作 |
心悸、冒汗、 呼吸急促、胸痛或胸部不適、頭暈或暈倒、覺得要失去控制或像要發瘋、 害怕自己要死掉 |
強迫症 |
強迫性想法和行為 |
患者可以瞭解這些強迫性想法和行為多餘且不合理,會引起極大的不舒服,並花費很多的時間 |
社交焦慮症 |
明顯而持續的害怕社交或表現的場合,當面對不孰悉的人,或面臨別人的注意 |
擔心自己的表現會丟人或覺得不好意思,會出現臉紅、結巴、心悸等焦慮症狀,甚至恐慌發作。逃避害怕的社交或表現場合 |
|